PP电子国外医学动态|中国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点患病率、特征及治疗差异:一项“快照式”研究
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(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,BPD)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,而目前中国BPD患病率及诊疗差异现况的研究数据仍然不足。2024年10月发表在BMJ paediatrics open的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[1],针对某一时点我国BPD的点患病率及诊疗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(即“快照式”研究)。
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PP电子,涵盖国内6个地区37个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 044例早产儿。收集2021年6月18日当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出生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临床数据。BPD诊断参照以下3个标准,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(NICHD)2001年、2018年标准和Jensen 2019年标准。NICHD 2001的BPD诊断标准为出生胎龄32周且生后≥28天仍需持续供氧。在矫正胎龄36周时,根据呼吸支持和吸氧情况来确定BPD的严重程度。主要研究结局为有BPD患病风险早产儿(定义为出生胎龄小于32周且生后日龄≥28天或矫正胎龄≥36周)研究日当天BPD的点患病率PP电子。研究共纳入1 044例出生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,其中72%患儿出生胎龄≥28周,95.8%出生体重≥750 g。数据采集当日PP电子,563例婴儿≥28日龄,281例矫正胎龄≥36周,BPD的点患病率为78.2%(NICHD 2001年标准)。研究发现,患有BPD的早产儿与出生胎龄小,出生体重低有关,且多伴有并发症。达到矫正胎龄36周的早产儿,根据不同诊断标准PP电子,BPD点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分级均不同。对于诊疗情况的调查显示,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取的呼吸支持和BPD治疗也存在显著差异。该研究表明PP电子,我国早产儿BPD的点患病率非常高,且BPD患儿并发症更多。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使得BPD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分级存在差异,根据NICHD 2018年的定义,BPD点患病率最低,而NICHD 2001的定义将大多数患者归类为重度BPD。不同医院的BPD治疗也存在显著差异。因此,开展更多早产儿BPD的相关研究,制定针对我国的早产儿BPD预防和规范诊疗标准,对于提高我国早产儿BPD的诊疗水平改善早产儿预后的是十分必要的。原文摘要Point prevalence,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variations for preterm infants with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in China: a snapshot study
访问手机版
微信公众号